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傲华
短短8个交易日之内,腾盛博药(02137.HK)股价惨遭“腰斩”。
2月15日,腾盛博药开盘“大跳水”,盘中一度跌超30%,最终报收6.73港元/股,跌幅达22.91%。
(相关资料图)
2023年春节假期过后,腾盛博药在二级市场喜迎“开门红”,股价从8.82港元/股一路上涨至14.16港元/股,区间累计涨幅超过60%,但随后股价便开始掉头向下。据统计,从2月6日至今,腾盛博药股价在8个交易日内下跌近一半。
在腾盛博药股价坐上“过山车”的这段时间里,云锋基金接连减持腾盛博药股份。根据天眼查,云锋基金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及聚众传媒董事长虞锋共同创办。在腾盛博药港股公开发售前,马云、虞锋通过云锋基金相关投资主体对其进行投资,累计投入超过5400万美元。
据港交所数据,1月31日至2月2日,云锋基金先后减持腾盛博药315.95万股、437.05万股,合计套现金额近9000万港元。
腾盛博药因“首款国产新冠中和抗体”而闻名。
2021年,腾盛博药携处于研发阶段的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登陆港交所。彼时,新冠口服药尚未“亮相”,新冠中和抗体疗法是新冠治疗药物的研发热点,因此腾盛博药自上市之初便备受关注,股价一路飙升至52.6港元/股。
同年12月8日,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的联合疗法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其中青少年适应症为附条件批准,成为第一款获批的国产新冠中和抗体药物。
不过,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受新冠口服药问世等因素影响,腾盛博药的新冠中和抗体疗法并没有立即大规模投入使用,其关注热度也随之走低。
截至目前,新冠中和抗体疗法仍然是腾盛博药唯一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产品。
2022年7月7日,在获批8个月后,腾盛博药宣布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首批商业批次抗体药物正在向市场供应,在中国的定价为1万元以内。
腾盛博药方面至今尚未披露过该款药物的具体销售情况。腾盛博药方面对时代财经表示,之前生产的新冠药物已经售空,是否会扩产要视疫情情况而定。
但令人担忧的是,新冠中和抗体疗法似乎正在从新冠治疗市场中“出局”。
今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撤销对阿斯利康新冠中和抗体疗法Evusheld的紧急使用授权(EUA),原因是数据显示,Evusheld对于新冠奥密克戎某些变种,例如对XBB、XBB.1.5、BQ.1和BQ.1.1等变异株可能无效。至此,在美国投入使用的6款新冠中和抗体疗法全部溃败,这也为腾盛博药的“出海”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
无法应对变异毒株的免疫逃逸是新冠中和抗体疗法集体溃败的重要原因。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曾对时代财经表示,“新冠康复患者或疫苗接种者体内的中和抗体是一种多克隆抗体,其中集合了成百上千种不同抗体,像是一个‘军团’。单抗药物则是从‘军团’里挑出一个‘作战能力’比较强的‘士兵’,制成药物对抗病毒,但一种抗体只能识别一个表位,一旦这个表位发生变异,就可以产生逃逸。所以,面对变异病毒,中和抗体发生逃逸的概率远大于疫苗。如果该抗体药物针对的位点没有发生变化,那效果就基本不受影响,但如果发生了变化,可能就是完全失效。”
2021年4月,美国FDA宣布撤回礼来新冠中和抗体疗法Bamlanivimab的紧急使用授权,理由是Bamlanivimab有抗药性的变异病毒增加,仅仅使用该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感染者造成“治疗失败的风险越来越高”。使用该药物的益处已不再超过风险,已经不符合紧急使用授权条件。
此后,再生元、罗氏、GSK、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也纷纷在变异毒株面前败下阵来。
相比之下,腾盛博药可能较为幸运。截至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腾盛博药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对主要流行毒株仍然保持活性。目前,腾盛博药递交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仍在美国FDA审核中。
申港证券预测,小分子口服药会占有大部分市场,因为抗体药物副作用较小,并且可以在细胞外中和病毒等优势,预估抗体中和疗法的市场占有率为30%。预计腾盛博药疗法2023年销售额达峰为3.5亿美元,随后销售额逐年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