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大波浪!大波浪!看这里!”随着人群中热烈的呼喊,大波浪热情大方的回应,用花手绢半遮娇羞的脸庞,站在1米多的高跷上向游客抛出媚眼,再来一个兰花指,引起现场游客尖叫声连连,虽然正月里的首府滴水成冰,但丝毫没有阻挡游客前来观看网红大波浪演出的热情。
“我们是从包头专程来看大波浪的,他的反串表演深入人心。”“我们一大早从土左旗来看大波浪,过年看他踩高跷特别喜庆、有年味。”很多游客都是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看到网红大波浪的精彩演出慕名而来。
“每天能听到大家叫大波浪,再冷的天心里面也温暖。”大波浪的扮演者邢楷林1996年出生,身为小伙子的他为了能演好丑角这一角色,不断揣摩角色,做好每一个细节,将女性的妩媚演绎的惟妙惟肖,成为一名拥有5.8万粉丝的网红,是呼和浩特非遗文化高跷表演的标志性人物。“大波浪的服装造型是经过4年不断揣摩才定下来,这套服装很有历史感,红大衣是我妈妈当年出嫁姥姥给的衣服,绿毛衣是奶奶给的,今年我将一条时尚项链加到绿毛衣上,还做了红指甲来展现现代女性的魅力。”邢楷林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邢楷林经过十几年的专业技巧学习,才能在1.7米的高跷上灵活表演。“我从小喜欢表演,9岁就和姥姥扭秧歌,刚开始姥爷就拿家里桌子腿卸下来做了一个高跷给我练习,12岁上大高跷,我觉得踩高跷特别威风,正是这份喜欢让我坚持了十几年。为了提高动作专业性,我师从自治区非遗文化传承人——“跷王”王全伟,刚开始我的反串还扭的不太像,大波浪的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如何扭出女人味,都离不开师傅王全伟的精心设计和指导。”
在邢楷林看来,演好大波浪这一形象的秘诀一就是和观众热情互动,“演出的时候我的眼睛就基本不离开观众,我要看他们的状态来调整我的状态,一来一去不就演活了。”秘诀二就是创新动作,“我的动作别人模仿不了,其他人扭是上半身扭或下半身扭,我是半个身子上下一起动,为了确保安全,每个动作我先在地上练习了百遍以上才上高跷表演。此外,我在坐跷时加入两腿摆动,下腰等高难度动作。”
其实,踩高跷并不是邢楷林的本职工作,“我是一名中医大夫。作为赛罕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这个身份也让我多了一份责任,在业余时间我给高跷爱好者讲授技巧,我的学员最小4岁,最大50多岁,累计教授30多人,希望能将非遗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踩高跷是社火活动观众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年轻人的加入,为踩高跷非遗文化注入鲜活的力量,使非遗文化得到创新发展,令其表达方式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潮流,更能够打动年轻人。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让更多观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从事非遗。就如大波浪这一形象在短视频平台的快速传播一样,大家会从一个小的热点上去深入了解高跷,进而了解更多的非遗文化。
来源:刘艳霞
统筹/王文艳 校读/张臻 贾磊 初审/王方 终审/阿拉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