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成为中国出版集团参加2023上海书展的突出亮点

时间:2023-08-23 19:41: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彦武

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活动于8月16日至22日举行。书展开幕前一天,有“出版国家队”之称的中国出版集团就在其旗下的东方出版中心,举办了参展新闻发布会暨媒体恳谈会。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刘佩英主持了该会议,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和东方出版中心等6家成员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机构的品牌故事和参展情况。据中国出版集团营销与品牌推广部主任杜宇介绍,该集团旗下有23家出版单位参加了此次上海书展,展销图书5000余种、近40000册,涵盖了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少儿教育、科技经管等方面;该集团的品牌活动——第十四届“读者大会”也首次落地上海书展。另据本报记者持续观察,在主题出版、文创跨界多元开发、数字融合赋能出版等热点之外,主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成为中国出版集团参加此次上海书展的一个突出亮点。

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刘佩英主持中国出版集团2023上海书展新闻发布会暨媒体恳谈会,并介绍该社品牌历史与发展愿景。


(相关资料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以“中国人一生的文学阅读”为话题,讲述了该社的品牌文化与参展亮点。“上海发布”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海书展的活动总数约850场。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了15场不同主题的新书分享活动,包括一场长达6小时的“文学City Walk”活动。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是8月16日第14届“读者大会”暨“书香中国”阅读论坛的7位主嘉宾之一,8月17日他又受邀参加了“文学City Walk”的第一场“宋代诗词的爱国主题——莫砺锋注评《宋诗鉴赏》分享会”。莫砺锋去年受邀为该社的“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注评了《宋诗鉴赏》一书,此番他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贵进行了对谈。在他们看来,北宋和南宋加起来将近300年,在我们华夏民族创造的诗歌的百花园中,爱国主义主题在宋代的诗人与词人的笔下,提高到了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写出了非常多的好作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解析“中国人一生的文学阅读”,讲述该社的品牌文化与参展亮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近年经《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而广为读者熟知,8月19日,他带来了“诗书万卷,你我的远方——《康震诗词课(青少版)》新书分享会”。

由沈从文先生生前助手、著名纺织考古专家王亚蓉编著的《大国霓裳:沈从文和我们的纺织考古之路》,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上海书展上备受关注的一部新书。该书呈现了作为中国百年考古重要组成部分的纺织考古在半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回顾了沈从文、王㐨、王亚蓉等人走过的艰辛考古之路;展现了第一代纺织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发掘、保护、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奋斗历程。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和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坚在致辞中表示:“‘大国霓裳’是一个包含诗情画意的图书名字,纺织考古是一个高端专业的学术领域。从沈从文到纺织考古,其间蕴含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其中的学术脉络和文化意味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中国需要更多的沈从文先生,也同样需要更多的王亚蓉先生,他们用博大的文化情怀,精深的专业素养,以毕生之力保护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现传承灿烂多姿的中华文明。”

《大国霓裳:沈从文和我们的纺织考古之路》抢在上海书展前夕举行发布会,该书编著者王亚蓉与出席发布会的嘉宾及出版方代表共同为新书揭幕。

1897年创立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一道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该馆1954年迁来北京并成为中央级出版社,其代表性出版物如《文津阁四库全书》《新华字典》等,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宾朋,如今还陈列在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文华堂”内。商务印书馆副总经理陈晗雨和同事们带来了12场活动,8月17日的“网络时代如何‘制作’经典——《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整理小记”是其中的一场,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和该校经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渊博士主讲。经部位列传统典籍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是经部文献的精华,该丛书是1949年以来首部《十三经》汉魏古注的完整整理本,包括了《周易注》《尚书传》《毛诗笺》(全二册)《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全二册)《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合编本)》(全三册)《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全二册)《春秋榖梁传集解》《孝经注》《论语集解》《孟子章句》《尔雅注》13种共18册。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儒学经典古注系列“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书影。

徐渊副教授从《十三经汉魏古注》的校勘流程、出版流程、丛书特点以及改进之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和该校经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渊博士主讲“网络时代如何‘制作’经典——《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整理小记”。

青年学者徐渊的讲座之外,8月22日,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也举行了60后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教授的“鲍鹏山说中国经典——《孔子如来》《江湖不远》新书分享会”。《孔子如来》是作者的修订版新作,增加了近30幅孔子古画,尝试重新阐释孔子的思想,带领读者亲临孔子的时代,感受孔子的悲欢爱恶,见孔子之世,念孔子之思,哀孔子之叹,喜孔子之乐。《江湖不远》则以约70篇文章串联起《水浒》里的故事与叙述,对《水浒》所折射出的中国人的深层精神进行了解读。

迄今126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正值111周年的中华书局和91周年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前身都创建于上海。中华书局约请40位来自文史研究、古籍保护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今年上海书展带来了14场活动,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以及副总编辑张继海、副总编辑俞国林出席了其中多场活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上半年刚刚推出由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主编的“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除了8月16日上午举行的第一场参展活动“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读者见面会,中华书局还带来了《苏东坡和他的世界》《印篆里的中国》与《古籍版本十讲》《海上古籍风云录》以及《唐诗三百首》《我认识的唐朝诗人》《〈左传〉全文通识读本》等重点新书。据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介绍,王水照先生是当今宋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和拓荒者之一,更是苏轼研究方面的名家,他编注的《苏轼选集》被誉为“古代作家选本中少见的杰构”,连钱锺书先生也誉之为“卓然优入著作之林,成一家之学”。《苏东坡和他的世界》一书不仅有王水照先生通俗化的学术研究成果,更有其灵思泉涌时撰写的随笔短文,从人生经历、思想情感、艺术风格的思考,到东坡诗、词、文等文学创作的阐释,立体呈现了多维度的苏东坡。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中)与王水照先生入室弟子、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教授(左一)和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右一)三位嘉宾,在“王水照说苏东坡:《苏东坡和他的世界》读者见面会”上。

90岁高龄的王水照先生在提前录制的视频中坦露心曲:“我编这本书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希望能够把专业研究跟大众阅读结合起来,加强书的可读性、普及性”,“我第一次写的研究苏东坡,还是大学时期参加学校里面的一部文学史的编写,其中关于苏轼的章节都是我写的。第一次接触苏东坡的作品,我就非常惊愕,居然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发挥到这个程度。当时主要惊叹的是他的文学的才能。苏东坡的诗词歌赋都是当时北宋第一流的。后来,慢慢地就感觉到苏东坡的‘意义’,不仅仅是他的文学方面,他实际上可以作为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一种神圣的典范”,“我也希望有一部分读者,能够从苏东坡的崇拜者、尊敬者,慢慢地引申到苏东坡的研究者,使得我们日日热的‘苏东坡热’,变成日日新的‘苏东坡热’。”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认为《苏东坡和他的世界》“是名副其实的研究苏东坡的大家关于苏东坡的最优秀的著作”,还“立体呈现了东坡丰厚旷达的人格魅力”“实现了从文学到艺术的内外统一”,足以“一本书了解苏东坡及宋代文化艺术史”,他还化用林语堂的说法“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来表达自己的读后感:“人生何以多快乐,阅读水照先生讲东坡。”

印章是成熟最早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精华的物质载体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先生的新作《印篆里的中国》,分印篆源流、行知合一、印人印事三个板块,呈现了作者在中国印篆研究上取得的成就。该书配有400余方古代珍贵印人印作、豆庐藏印及豆庐所治印等,以及印谱书影、印材等图片共600余幅,书后更附录了历代印章实物、豆庐印选等。“韩老师的这本书,把他从老辈那里收获的心得,毫无保留地托付给各位读者,托付给未来的后生小子,正如刚才所说的‘金针度人’。” 《〈本草纲目〉通识》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家葵在读者见面会上如是感慨。

《印篆里的中国》书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何奎和同事们也带来了9场参展活动。其中,著名文学史家陈子善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8月18日晚对谈谈及的杰出双语作家熊式一先生(1902-1991),是一个20世纪穿梭于中西之间的“异乡人”,一个曾经辉煌却逐渐消失的名字……他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莎士比亚”和“中国狄更斯”;被陈寅恪先生用“海外林熊”之句将其与林语堂并举;他还是多种剧作的翻译者并被徐志摩誉为“中国研究英国戏剧第一人”,他也是BBC评论员,香港清华书院创校校长,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等名家书画的收藏者……

著名文学史家陈子善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8月18日晚对谈“消失的‘中国莎士比亚’:熊式一的故事”的活动海报。

今年正值东方出版中心成立45周年,据刘佩英副总编介绍,该社此次参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点新书有《琴书密码》和《鲍鹏山讲论语》等。8月16日下午,该社“十年琴书路——《琴书密码》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音乐是跨越科学和艺术的独特门类,是承载文化自信、民族灵魂的重要学科。“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传承千年的古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乐器,历代琴学、琴曲、琴系传承有序直至今日。《琴书密码》的作者、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的卢艺博士,出生于艺术世家,其祖父卢洛夫师从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其父亲和姑母分别从事美术和音乐教育工作,因此卢艺从小习文弄墨、抚琴操缦,一直保留着对于艺术与人文的痴迷和热爱。

“十年琴书路——《琴书密码》新书分享会”于8月16日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第三活动区举行。

本届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论语》和我们的生活——《鲍鹏山讲论语》(青少年版)新书分享会”在浦东图书馆举行,该书作者、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鲍鹏山教授,解释了何以专门推出青少年版《鲍鹏山讲论语》:“孔子的思想如同一座高山,周围有很多悬崖峭壁,很难爬上去,为了爬上这座高山,我们可以修一条路,斜铺上去。”在鲍鹏山看来,《论语》讲了“理想的政治”“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这三大问题,“我们读《论语》不能过于狭隘,读书是为了应对人生,而不是应对考试,而人生的困惑就需要古圣先贤给我们以指引。”

(文中图片均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相应出版社提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x
广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