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_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大家在熟悉不过了,那你是否知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_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吗?快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是一个典故“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2、大概是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对着百万弟子,默然不说一句话,只自轻轻地拈一枝花,向大众环示一转,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只有迦叶尊者心领神会,展颜会心地一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我想一定是迦叶心领神会,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宇宙的秘密、而发自内心微笑。
4、也许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
5、做到了心中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
6、参透了人生宇宙真谛,那么一花一草就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空如一花一草 ... 这可能就是“一花一世界”的意思吧!呵呵,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二是一个关于六祖慧能故事:唐高宗时期,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请徒众各作一诗,以表明各人对禅宗基本精神的理解。
7、谁说的好就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8、当夜三更,上座神秀自己点着灯,在墙壁间写下了自己的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9、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10、”他用文学比喻的语言,说明禅门修养身心就像爱护菩提树、明镜台一样,时时刻刻都要用心拂拭灰尘,随处随地都要用功消除杂念,从而做到清净无染。
11、当时六祖慧能只是个刚来寺中不久的劈柴的小僧,也作了一首与神秀针锋相对的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12、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意境肯定更高些了。
13、我想他一定是领会到了佛学中“空”的境界,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本来具备了已经觉悟了的精神。
14、这种精神不向外界的树和明镜需要时时拂拭它。
15、他主张顿悟,认为人要解脱,不能向外部寻找根据,只能向自己的内心寻找根据。
16、大家都知道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思考了七天七夜后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17、所以“菩提”应该是觉悟的意思,根据上面的典故所说“菩提本无树”来理解“一叶一菩提”这句话,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真理就隐含在世间的自然事物中,不在于是哪一棵树,更不在于是什么树,有一颗觉悟的心,每一片叶子皆是菩提树,没有觉悟的心,学佛祖一样坐于菩提树下,也是徒劳无功的...... 正如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天真的预言》所写:“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18、 掌心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